學校辦公室電話:021-58137788
招生咨詢電話:021-58137880、68130020
舉報電話:021-58137877
校址:上海市浦東新區滬城環路1111號
上海建橋學院介紹
上海建橋學院(Shanghai Jian Qiao University)位于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是一所以本科教育為主,培養面向生產、技術、服務和管理一線的創新型、復合型、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營利性全日制民辦高校。學校全稱為上海建橋學院有限責任公司。
學校是全國文明單位、全國黨建工作示范高校、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全國廠務公開民主管理先進單位、全國民辦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示范校、全國高校后勤事業發展先進單位,上海市文明單位(文明校園)、上海市高校“三全育人”綜合改革示范校、上海黨建工作特色高校、上海市促進就業先進集體、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上海市教育信息化應用標桿培育校、上海市花園單位、上海市平安示范單位,并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學校于2013年9月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2019年11月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學校還獲批設立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中心。
學校籌建于1999年,2000年6月正式登記設立,2001年4月,學校獲批為“民辦上海建橋職業技術學院”,2003年4月更名為“上海建橋職業技術學院”,同年被列為上海市11所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單位之一。2005年9月,經上海市人民政府批準、教育部備案,同意在“上海建橋職業技術學院”的基礎上建立“上海建橋學院”,學校成為本科層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2006年9月,首批本科生報到入學;2010年7月,學校獲批為學士學位授予單位。2015年秋,學校由浦東康橋整體搬遷至浦東臨港。2017年5月學校入選“上海市新增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立項建設單位”并于2020年9月順利通過驗收。2021年4月,學校辦學屬性選擇為營利性后,全稱為“上海建橋學院有限責任公司”。
學校擁有國家級特色專業、教育部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上海市一流本科專業15個,上海市一流本科培育項目1個,上海市應用型本科試點專業5個,上海市特色專業3個;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市級精品課程12門、市級優質在線課程3門、市級示范性全英語課程3門、市一流本科課程31門、市級重點課程131門、市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11門,市級課程思政示范團隊7個,市重點教改項目16項,近年獲得市級教學成果獎8項。
學校校園占地面積53.2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56.5萬平方米。截至2025年3月,學校全日制在校生23957人,其中普通本科生21628人;設有15個二級學院,共有50個專業,其中本科專業40個,涵蓋經、管、文、工、理、藝術、教育學7個學科門類。學校基本建成了一支規模適中、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教師隊伍,其中專任教師1231人,具有高級職稱的專任教師比例36.96%。
學校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達2.67億元,教學用計算機7634臺,多媒體教室和語音實驗室座位總數21049;學校建有10個二級實驗中心,各類實驗室187個。圖書館座位數達到3077座,館藏紙質圖書180萬冊,電子書刊215萬冊,各類在用中外文數據庫38種。
學校是上海市首批自主招生改革試點單位、首批上海市校企合作培養高技能人才試點單位、首批上海市高校創業指導站、首批上海市級重點現代產業學院、第十批上海市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首批浦東新區高技能人才培養(實訓)基地和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產教融合示范基地,學校還是上海市民辦高校輔導員研修基地(現為上海市民辦高校輔導員發展中心)。學校獲批教育部產教融合創新基地2個,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49項,學校創新創業學院是上海市首批市級創新創業學院,學校機電學院的數控實訓基地為國家級示范性數控實訓基地。
學校法人治理結構完善,內部治理權責配置規范,建立了董事會、校行政、校黨委、監事會和教代會“五位一體”的治理體系,黨組織負責政治把關、董事會依法決策、學校行政領導班子照章執行和師生員工民主監督,學校黨委班子與學校決策層、管理層“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學校的校訓是:感恩、回報、愛心、責任;質量方針是:以人為本,德育為先,依法治校,嚴格管理;辦學理念是:民營模式、公益性質、人本觀念、文化管理;辦學使命是:為學生建成才之橋,為教師建立業之橋,為社會建育人之橋。
學校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核心,制定了畢業生勝任力(八項核心素養),是學校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實現的具體體現。學校堅持廣泛的校企合作和深度的產教融合辦學模式,做出“向產教融合型大學轉型”的重大決策,著力構建以“一體兩翼三融四境”為主要內容的產教融合模式,實現“入學即入職、畢業即就業、上崗即上手、發展可持續”的人才培養目標;學校積極尋求與行業、
企業緊密對接的共同發展理念,實現校企資源共建共享和多方共贏目標,學校先后與中興通訊、迪士尼、海昌集團、豫園集團、東華美鉆、科大訊飛、上海電氣、永達汽車、臨港集團、東方衛視等百余家企(事)業單位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合作關系,實現校企合作培養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