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學
時間:2025-06-21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上海大學電話總機: 96928188
上海大學本科招生咨詢電話
咨詢熱線:021-66134148
現場咨詢地點:上海市寶山區上大路99號上海大學A樓409室
咨詢時間: 工作日08:30-16:30
郵箱:zbb@oa.shu.edu.cn
建校時期,青云發軔。1922年10月23日成立的上海大學,是中國共產黨主導創辦并實際領導的第一所正規大學。孫中山、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等悉心關懷,于右任、鄧中夏、瞿秋白、蔡和森、任弼時、張太雷、惲代英、邵力子、陳望道、田漢等賢達匯聚上大。學校在中國革命史和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彼時享有“文有上大,武有黃埔”“北有五四時期的北大,南有五卅時期的上大”的盛譽。
20世紀20年代的上海大學踐行“養成建國人才,促進文化事業”的辦學宗旨,成就矚目,英才濟濟。楊尚昆、王稼祥、秦邦憲、關向應、李碩勛、王步文、劉華、何秉彝、楊之華、張琴秋、鐘復光、丁玲、戴望舒、譚其驤、王一知等都從這里走出,他們中有黨和國家領導人,有為國捐軀的烈士,有著名的社會活動家,有一流的學者、作家、劇作家、詩人等,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社會科學研究、自然科學普及等方面都作出了杰出的貢獻。
奠基時期,育才造士。新中國成立后,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上海科學技術大學、上海科技高等專科學校與上海工業大學先后成立。三校艱苦創業,周仁、嚴東生、謝希德、李華、張敬人等勇挑重擔,為把上海建成“先進的工業和科學技術基地”,服務新中國建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培養了大批“高精尖”人才和工業技術人才。
再造時期,弦歌不輟。1983年5月,經教育部批準,上海市人民政府決定將復旦大學分校、上海外國語學院分校、華東師范大學儀表電子分校、上海科學技術大學分校、上海機械學院輕工分校、上海市美術學校等六所學校合并,復辦上海大學,要求繼承早期上海大學的光榮傳統,孟憲勤、王生洪先后任書記、校長。早期上海大學校友楊尚昆、周建人、俞平伯、陽翰笙、匡亞明、施蟄存等紛紛題詞來電,祝賀母校“復校”“重光”。
復興時期,跨越發展。1994年5月,新的上海大學由上海工業大學(成立于1960年)、上海科學技術大學(成立于1958年)、上海大學和上海科技高等專科學校(成立于1959年)合并組建。著名科學家、教育家錢偉長院士擔任校長,吳程里任書記。錢偉長獨樹一幟的教育思想和治校方略開創了學校思想解放和學術繁榮的新局面,推進了學校各項事業的新發展。學校植根上海,發揮綜合優勢,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顯著提升,進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邁入研究型大學行列。
趕超時期,爭創一流。學校以列入上海高水平地方大學建設為契機,踐行新時代新發展理念,搶抓機遇、銳意改革,追卓越、創一流,努力在世界大學行列中書寫鮮明印記,在踐行上海城市品格中彰顯上大特質。學校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綜合實力持續提升,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連續四年位列全球前300,上海高校分類評價連續三年位列上海學術研究型高校第5,全面開啟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新征程。
1922-1924年 上海大學青云路校舍
1924-1925年 上海大學西摩路校舍
1994年5月27日 校長錢偉長與時任上海
市委副書記、市長黃菊為新上海大學揭牌
上海大學學科門類齊全,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交叉學科等學科門類。現設有31個學院。設有100個本科專業,28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9個自主設置交叉學科博士點,4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含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一級學科未覆蓋)、7個博士專業學位類別、30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含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4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擁有3個全國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共建)、1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建),5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個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1個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1個國家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平臺“中共一大紀念館—上海大學國家革命文物協同研究中心”,1個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1個高校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1個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1個中國社科院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上海研究院、1個民政部政策理論研究基地、1個外交部與上海大學共建上海合作組織公共外交研究院、1個國家文物局中國海外文物研究中心、1個國家文物局和上海大學共建文化遺產保護基礎科學研究院、1個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中國外專局與上海大學共建文化傳播創新合作基地等93個省部級及以上基地平臺。
學校現有研究生19736人,全日制本科生19315人(預科生65人),成人教育學生18595人。
上海大學是上海市重要的人才培養基地。學校建立以學分制、選課制、短學期制為核心的特色鮮明的人才培養模式。學校是擁有國家試點學院的17所高校之一,是教育部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首批高校之一,是教育部、中共中央宣傳部實施“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計劃2.0”的高校之一。錢偉長學院入選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單位。課程思政教學研究中心獲評教育部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范中心,1門課程獲評教育部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學校擁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3個,首批國家級現代產業學院1個,首批國家級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1個,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42個,國家一流課程19門。學校以第一完成單位/第一完成人獲評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8項。
上海大學本科招生咨詢電話
咨詢熱線:021-66134148
現場咨詢地點:上海市寶山區上大路99號上海大學A樓409室
咨詢時間: 工作日08:30-16:30
郵箱:zbb@oa.shu.edu.cn
上海大學介紹
上海大學是上海市屬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是教育部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國家“211 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上海市高水平地方大學建設高校,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建校時期,青云發軔。1922年10月23日成立的上海大學,是中國共產黨主導創辦并實際領導的第一所正規大學。孫中山、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等悉心關懷,于右任、鄧中夏、瞿秋白、蔡和森、任弼時、張太雷、惲代英、邵力子、陳望道、田漢等賢達匯聚上大。學校在中國革命史和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彼時享有“文有上大,武有黃埔”“北有五四時期的北大,南有五卅時期的上大”的盛譽。
20世紀20年代的上海大學踐行“養成建國人才,促進文化事業”的辦學宗旨,成就矚目,英才濟濟。楊尚昆、王稼祥、秦邦憲、關向應、李碩勛、王步文、劉華、何秉彝、楊之華、張琴秋、鐘復光、丁玲、戴望舒、譚其驤、王一知等都從這里走出,他們中有黨和國家領導人,有為國捐軀的烈士,有著名的社會活動家,有一流的學者、作家、劇作家、詩人等,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社會科學研究、自然科學普及等方面都作出了杰出的貢獻。
奠基時期,育才造士。新中國成立后,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上海科學技術大學、上海科技高等專科學校與上海工業大學先后成立。三校艱苦創業,周仁、嚴東生、謝希德、李華、張敬人等勇挑重擔,為把上海建成“先進的工業和科學技術基地”,服務新中國建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培養了大批“高精尖”人才和工業技術人才。
再造時期,弦歌不輟。1983年5月,經教育部批準,上海市人民政府決定將復旦大學分校、上海外國語學院分校、華東師范大學儀表電子分校、上海科學技術大學分校、上海機械學院輕工分校、上海市美術學校等六所學校合并,復辦上海大學,要求繼承早期上海大學的光榮傳統,孟憲勤、王生洪先后任書記、校長。早期上海大學校友楊尚昆、周建人、俞平伯、陽翰笙、匡亞明、施蟄存等紛紛題詞來電,祝賀母校“復校”“重光”。
復興時期,跨越發展。1994年5月,新的上海大學由上海工業大學(成立于1960年)、上海科學技術大學(成立于1958年)、上海大學和上海科技高等專科學校(成立于1959年)合并組建。著名科學家、教育家錢偉長院士擔任校長,吳程里任書記。錢偉長獨樹一幟的教育思想和治校方略開創了學校思想解放和學術繁榮的新局面,推進了學校各項事業的新發展。學校植根上海,發揮綜合優勢,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顯著提升,進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邁入研究型大學行列。
趕超時期,爭創一流。學校以列入上海高水平地方大學建設為契機,踐行新時代新發展理念,搶抓機遇、銳意改革,追卓越、創一流,努力在世界大學行列中書寫鮮明印記,在踐行上海城市品格中彰顯上大特質。學校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綜合實力持續提升,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連續四年位列全球前300,上海高校分類評價連續三年位列上海學術研究型高校第5,全面開啟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新征程。
1922-1924年 上海大學青云路校舍
1924-1925年 上海大學西摩路校舍
1994年5月27日 校長錢偉長與時任上海
市委副書記、市長黃菊為新上海大學揭牌
上海大學學科門類齊全,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交叉學科等學科門類。現設有31個學院。設有100個本科專業,28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9個自主設置交叉學科博士點,4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含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一級學科未覆蓋)、7個博士專業學位類別、30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含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4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擁有3個全國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共建)、1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建),5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個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1個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1個國家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平臺“中共一大紀念館—上海大學國家革命文物協同研究中心”,1個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1個高校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1個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1個中國社科院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上海研究院、1個民政部政策理論研究基地、1個外交部與上海大學共建上海合作組織公共外交研究院、1個國家文物局中國海外文物研究中心、1個國家文物局和上海大學共建文化遺產保護基礎科學研究院、1個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中國外專局與上海大學共建文化傳播創新合作基地等93個省部級及以上基地平臺。
學校現有研究生19736人,全日制本科生19315人(預科生65人),成人教育學生18595人。
上海大學是上海市重要的人才培養基地。學校建立以學分制、選課制、短學期制為核心的特色鮮明的人才培養模式。學校是擁有國家試點學院的17所高校之一,是教育部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首批高校之一,是教育部、中共中央宣傳部實施“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計劃2.0”的高校之一。錢偉長學院入選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單位。課程思政教學研究中心獲評教育部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范中心,1門課程獲評教育部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學校擁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3個,首批國家級現代產業學院1個,首批國家級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1個,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42個,國家一流課程19門。學校以第一完成單位/第一完成人獲評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8項。
標簽: